中國氯堿工業協會專家組成員、浙江大學化工系教授塑膠袋包永忠教授的解釋是:這些塑料添加劑大多為小分子物質,在加工、使用過程中會發生從塑料制品向周圍環境擴散和遷移現像。
塑料制品和增塑劑畢竟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物質,在和外環境(如裝手提袋在塑料袋裡的包子、塑料瓶裡的飲料等)接觸的過程中,如果外環境的相容性更好,就會發生遷移。增塑劑就像拔河比賽上繩子中間的那個紅綢,塑料制品和外環境就像拔河比賽的兩端,誰的拉力大,增塑劑就跑到哪邊去。
研究表明,包含塑化劑的塑料制品,在碰到油脂或者1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環境下,會發生遷移,這種遷移是比較緩慢的。
"說得通俗點,大家用塑料制品,要避免和油脂類的物體接觸,少加熱。"包教授說。
大家對於塑料制品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和食物直接接觸的東西了,比如裝飲料的塑料瓶。
"裝液體的塑料制品比裝固體的更容易發生遷移,裝化合物的比裝純水的要快一些。"包教授說。
找到了對塑化劑遷移情況研究了15年的厲曙光教授,厲教授是上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教研室主任,剛剛發布了一個關於塑料包裝中塑化劑遷移的情況。
"沒有大家想購物袋的那麼危險,我們研究了opp袋49 種塑料瓶裝的飲料,包含大家常見的茶飲料20種、果汁飲料21種、咖啡乳類飲料8種。"厲教授說,檢測顯示,其中DBP(鄰苯二甲酸二丁酯)的檢出率為 98%,DEHP(鄰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)檢出率為100%,不過含量都低於國家允許的遷移標准。飲料中合計DBP的含量為0。037mg/l(國家允許 遷移標准為0。3mg/l),合計DEHP含量為0。078mg背心袋/l(國家允許遷移標准為1。5mg/l)。
"飲料中塑化劑的遷移還有一個時間量,我們研究發現飲料瓶中塑化劑的遷移期是8天左右,達到這個時間後,外環境就飽和了,不會發生遷移了。"厲教授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