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辦卡時笑臉相VIP卡製作迎,退卡時回避拒絕。”近日,有市民反映,她在市區一理發店辦理的會員卡在退卡時犯了難。當天在對市民和商家采訪時發現,盡管各類會員卡為商家帶來利潤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,但不少充值的會員卡背後也藏著消費陷阱。
當天上午,跟隨李女士來到了她辦卡的理發店。工作人員對李女士的充值會員卡信息進行查詢後,會員卡發現她的卡內還有280元余額。
“我們可感應卡以退卡IC儲值卡,但是她也要把之前消費時的優惠金額退給我學生證製作們。”該店工作人員說,根據店內的規定,李女士如果要退卡,則要退還理發店事先為她們優惠的150元。這樣算下來,李女士如果退卡,只能拿到130元。
“這不是忽悠人嗎?如果我消費得再多一點,那麼退卡時是不是還要倒找給這家理發店錢。”李女士說。
李女士隨即要求工作人員出示店內的相關規定,但對方卻沒有拿出相關憑證。
當天上午,在溝通下,該理發店經理決定為李女士辦理退卡業務,並且不用她補退用會員卡享受的優惠金額。盡管拿到了會員卡內剩余的280元錢,但李女士卻仍心有余悸:“以後不能再聽人忽印卡機悠了,再也不辦理這樣的充值會員卡了。”
和李女士遭遇相似,市民姜先生說,他曾經在一家干洗店辦理了消費儲值卡,結果最後因為退卡問題,還和對方發生了口角。
市區某律師事務所的韓律師提醒消費者,在辦理各類預付式消費會員卡時,應按照程序簽訂相關合同。
“消費者應檢查商家的經營資質,盡量選擇信譽高的商家。在簽訂合同時,也應對商家服務項目、雙方權利、優惠力度進行明確標注。”韓律師說,消費者在簽訂合同的同時,應謹慎對待,切莫輕信商家的口頭協議。